首页 > 酒店新闻 > 酒店行业动态

庄闲游戏(股份)有限公司官网|中国田径的下一个春天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5-10-15 18:09:57    次浏览

刘翔是中国田径的一面旗帜“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而我已经飞翔过。”泰戈尔这句意味绵长的诗句,或许可以概括刘翔曾经的辉煌。今后,在田径赛场上,我们不会再看到刘翔的身影,但我们都不能否认,刘翔曾经“飞翔过”。北京时间2004年8月28日凌晨2点40分,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时刻,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2秒91、平世界纪录的成绩夺得金牌,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男子田径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刘翔以令世人震惊的“中国速度”,摧毁了欧美人一直垄断的奥运男子110米栏的“黑色堡垒”,将美国的四届世界冠军阿兰·约翰逊甩在身后,将诸多欧美名将击溃在家门口,创造了一幕属于中国田径的“希腊神话”。颁奖仪式上,刘翔身披国旗、高举双臂、意气风发地跳上冠军领奖台的画面已经成为中国体育史上永恒的经典。当时为刘翔颁奖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甚至激动地流下了泪水。“亚洲有我!中国有我!”的夺冠感言曾经让无数国人为之热血沸腾。自此,刘翔成为中国田径的一面旗帜,也成为中国体育的宠儿。刘翔在田径场上的神奇之旅就此开启。2005年的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上,刘翔决赛中跑出13秒08,以0.01秒的劣势获得亚军。2006年,他在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洛桑站决赛中,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男子110米栏沉睡了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2007年的大阪田径世锦赛决赛中,刘翔上演“第九道奇迹”,以12秒95获得冠军,成为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栏“大满贯”得主。刘翔的职业生涯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他的夺冠事迹甚至被写进了小学教材。因他而掀起的狂热,让人难以想象。一次刘翔参加国内的比赛,满满一个体育场的观众都是为他而来,刘翔的比赛一完,数万观众像潮水般退去,他的比赛背心也被观众抢走……刘翔的脚伤与中国田径的痛刘翔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因为脚伤而出现过山车式的坠落。2008年8月18日,刘翔出现在北京奥运会男子110米栏预赛的赛道上,在接近爆满的鸟巢体育馆,刘翔因跟腱疼痛难忍,最终选择退赛。全场愕然,举国愕然。刘翔在赛道上一瘸一拐的落寞背影,成为中国田径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也成为无数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奥运冠军”的光环下面,刘翔已被包装成了超人。从雅典到北京,刘翔每一天都拼搏在训练和比赛场上,中国含金量最高、最受13亿人期待的这块奥运金牌,鞭策着刘翔带伤玩命。这样的玩命,最终引发了致命的跟腱伤。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谈到刘翔因伤退赛时,一度哽咽失声。但外界的质疑并未就此消停。4年转瞬即逝,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刘翔再次因伤退赛,国人的期望再次落空。一如北京奥运会之后那样,针对刘翔的各种非议开始蔓延。两次退赛,我们无法考究刘翔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但以刘翔的伤病,早在7年前,在北京奥运会上因伤退赛后,他就该退役了。然而,他身不由己。“众星拱月”式的大肆追捧,“再破纪录改写历史”的民众热望,“金牌至上”的利益诉求,“不夺金牌愧对祖国”的舆论压力,“巨额商业赞助”的绑架,使他陷入了比赛、受伤、再比赛、再受伤的恶性循环。竞技场胜者为王,残酷而又真实。有人接受不了他的失败,也接受不了他的退赛。但是,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说过这样一句话,“运动员的品格,比运动的胜利更为要紧。”在伦敦伤退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刘翔从未放弃,他不服输的品格,也让他一直没有选择退役。然而他那早已伤痕累累的双脚已经无法承担长期高强度的训练,离开对于刘翔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尽管,这是中国田径永远的痛。刘翔“大热”凸显中国田径“大冷”刘翔承载了中国田径不能承受之重,他背负了国人太多的期许和等待。刘翔是落后的中国田径项目中唯一的世界超一流选手。中国这项“运动之母”长期在世界蒙羞,“马家军”的短暂辉煌遭到过西方人的质疑,但刘翔是响当当的奥运冠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国人渴望看见一位世界级的巨星,而刘翔从各方面满足了这种渴求。从走上神坛,到跌落神坛,不过10年。这10年间,中国田径没有实质性进步,这10年里,中国田径吸引公众眼球的,无非是刘翔的浮沉。刘翔“大热”对中国田径是好事,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中国田径整体疲软的大环境,但也反衬出中国田径的“大冷”。从大背景看,全社会很少有青少年练田径,专业选手难觅。有运动天分的孩子能上大学,基本不去运动队。田径选手和教练员待遇太低,选手们吃苦不少,但出成绩却很难。曾有一位教练这样指出:“田径虽然是‘运动之母’,但很多方面也在遭遇‘金元攻势’,比方说这个孩子在弹跳方面稍微有点天赋,马上会被挖去打篮球,可能篮球给的钱更多吧。”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观众还处在体育认知的“初级阶段”—简单的跑跳投被认为是机械、枯燥的象征,不如看场激情四射的足球、篮球赛过瘾。久而久之,关注田径的人更少。没有了塔基,何来塔尖?待刘翔这样的塔尖离去后,中国田径更是一片凄冷,比赛没有夺金点,没有“星味”,每况愈下。而拿篮球赛来说,“飞人”乔丹退役后,其他的篮球明星长江后浪推前浪,丝毫没有影响大家对NBA的热爱。刘翔的退役,也不应该成为中国田径走下坡路的“借口”,反而应从“刘翔现象”上找寻规律,培养更多的“全民偶像”式的体育明星,驱走裹挟中国田径的寒冷。下一批“刘翔”在哪里?刘翔的成功并非偶然,凝聚了田径界的心血。他是“奥运攻尖计划”和“奥运攀登计划”的最佳“产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朱建华到刘翔,中国田径并不缺天才,但由于“伯乐”不常有,因此只能是个别人冒尖,而无法形成长期的优势。任何一个“刘翔式”运动员的出现,必然都是得益于一个“孙海平式”的教练。高水平教练不足,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训练不系统不科学。运动员的基础训练被忽视,过早开始专业训练,这让许多运动员很小就伤痕累累,过早凋零甚至“夭折”。这些现象反映了我们国家在迅速发展时期人们的普遍急躁心理。具体到体育上,则是“唯金牌论”造成的急功近利。我们要寻找的不是下一个“刘翔”,而是培养一批能代表中国田径走出去的“刘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构建起一套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我们需要发展更加广泛而雄厚的群众体育,而不只是用“金牌战略”让体育走向畸形,让运动员成为“机器”;我们需要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用“包办”的培养方式让运动员出成绩……退一步讲,即便我们找到了几个“刘翔式”的天才,但仅靠他们也无法支撑中国田径的整个大厦。中国田径水平若想大幅度提高,单靠个把尖子不顶用,得有一批尖子。田径项目的金牌占奥运金牌总数六分之一,是体育强国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在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中,群众体育的发展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有那么一天,体育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当那些喜欢看刘翔比赛的人们也亲自参与田径或让自己的孩子走进田径场,中国田径的春天才能到来,中国才能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